为什么创业团队必须具备跨品类作战能力?

2018.04.22 23:07

跨品类作战,简言之,开拓新市场。
由三个关键组成:谦卑心态、学习能力、适应能力(高难度的叫“自我革命”的能力)。

大公司也需要同样的能力,不过在顺风顺水时叫“布局”;在时代变化时,叫“战略转型”。

如我们所了解,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,能顺势而为,如曾经造纸、造轮胎的诺基亚变成第一大手机公司;丧失这种能力的企业,亦如已经委身他人的诺基亚(手机业务)。

可是,放眼全球专注于某个方向的百年企业也很多啊?
确实,只有加上前置条件,标题才相对更加成立,例如“想快速成长”、“希望尽可能长久”、“不想小而美”、“初始市场空间不足”等。

创业公司为何必备……?

基于这些前置条件,一个创业公司必备跨品类作战能力的逻辑也很简单。

参考《从 0 到 1》的理论,绝大多数创业公司起步于较小的市场,才能更容易的站稳脚跟。增长空间巨大,巨头又没顾及的市场,凤毛麟角。多数会踩在做起来不那么累、但天花板实在有限的方向上。

平心而论,若能完成“从 0 到 1”的历程,占领一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认知,甚至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,足以养活一个 200 人以内的中小型企业了。可是,如果发展止步于此,按当今的标准更多就是“生意”而非“创业”。虽然达成率极低,但怎么的目标也得是先上“十亿美金”吧。此外,小米生态链的德哥曾下定论,以中国的商业环境,小而美的生意不长久……想想是的。

综上,想快速发展的创业企业,必须具备跨品类作战的能力,才能突破“盘子就这么大”的宿命。


闲扯:我猜畅销书是这么写成的

开篇就说了,所谓“跨品类作战”能力无非三个关键词:“谦虚”、“学习”、“适应”。
如果这三个词是底层概念,“跨品类作战”就是稍高一级的概念。越高层级的概念,越容易用语言换包装,例如“跨品类作战”其实就是“市场开拓”,或叫“从 1 到 100”好像也挺合适的。

就像智能手机产品成百上千种,主流芯片两三家,主流芯片还都是用 ARM 的架构。越往底层,变化越少。大千世界,超不过元素周期表,再分不过中子、质子和电子。

所有那些高大上的理论,拆分到底,跟小学老师教你的“行为守则”不会有太大的出入。
但是,一个华丽的概念包装,往往是“火”的前提,会让人感觉这是全新的伟大发现。

其次,一定要“笃定”。例如此篇标题,得加上“必须”二字,虽不那么严谨,但加上前置条件显然太长,如果写成《创业团队可以具备跨品类作战能力》,恐怕您都不会点开看了。

人们往往热爱“现成的真理”胜过“思辩的假设”,即便前者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,因为这样比较“省脑”。

所以、我猜,挑几个基本的道理包装成一个新概念,再用无比肯定的态度,举九九八十一个例子来佐证这假设无懈可击,就有潜力构成一本畅销书。
本文的立意貌似也有机会。

Comments
Writ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