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LMUDA 巴慕达,一家日本创意、科技公司(参考其官网表述:a Tokyo-based creativity and technology company)。
近日,我又重新翻看了那本介绍他们故事及理念的书、以及一点其他相关资料,颇受鼓舞。
为何?
且把 BALMUDA 视为一个设计师创建的品牌,它有以下特点让我感到激励:
- 起点更小、更低;
- 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;生于草莽不再是理由,也不应再是畏惧的源头。
- 经历 6 年较长时间在细微处生长,才迎来加速发展拐点;
- 更多人难成事,不是因为少智慧,而是缺耐性;潜龙勿用,莫急。
- 为了产品用心钻研技术创新、但也没有那么黑科技,做的事感觉离常人更近;
- 想到另一个设计师创办的公司是 Dyson,从出生就有更强化的黑科技标签,这样例子似乎有更大的偶然性也就离自己太远。
更具体结合 BALMUDA 及其创始人 Gen Terao 寺尾玄的故事说说:
- 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是 X-Base 笔记本电脑散热支架,启动资金是 Gen 借岳母的 300 万日元,起初只有他一个人,除了自己设计产品、包装、网页之外,还要自己组装产品,销售发货等更是不在话下了。
- 从 2003 年 2009 年,公司都主要开发电脑周边及灯具产品,长时间维持着 3 人规模,直至受到 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,调整方向从 2010 年 GreenFan 风扇发布后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,公司很快就扩大到 50 人规模,一年营收翻了 19 倍。
- Gen 高中退学,17 岁在欧洲游历一年,18 岁决定回国,计划成为摇滚明星,结果真的成为签约艺人。“虽然我相信我可以成为摇滚明星,但也开始知道有些梦想终归是难以实现的”。25 岁以后 Gen 开始摸索新的方向,看到一本荷兰的《FRAME》设计杂志后,决心开始自学设计。
对照我自己的经历,虽然也是硕士退学,但是工业设计科班背景。
真正投入实体制造业就赶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快速增长,视野快速提升的同时也有些固化认知,一度认定没有相当的资金基本不必考虑做实体产品创业。
曾也向往 gap year 游历异乡的洒脱、也爱拨弄拨弄吉他,渴望像一个“摇滚文青”一般肆意又全情投入的创造,终究大多时间是在心里拨弄着算盘,患得患失的求稳为上。
结合做 X-SURE 这一年多的感受,BALMUDA 的故事似乎如同某种印证,也帮助我进一步打消自己的若干执念:
- 几个人的团队、更少的资金,当然可以研发出产品,并售卖到世界各地;人家一个人 20 年前都行。
- 我们现在也会自己组装产品,自己发货,自己处理售后,似乎低效但分外踏实。
- 曾着急想过何时能发展加速再加速,却在看似缓慢的萌发中,切实感受到生长之力的汇聚、生意势能的酝酿。
- 相信产品的生命力、爆品的爆发力,耐心培育基本盘,也应机敏观察新机遇;
- 由此可以更笃定,用心创造、必有回响,既是鼓舞、也是警醒。
最后,想更多了解关于 BALMUDA 的故事可以访问他们的官网 https://us.balmuda.com/pages/about,或看看这本书《巴慕达-令人称奇的设计经营…》。